上海英武功夫馆&英武道教育
新闻详情

【原创】关于习武的十大谎言之二:学过功夫=会功夫?

浏览数:54 

许多不了解武道的朋友看我们(武术/跆拳道/散打等),都带着强烈好奇和影视剧艺术化的夸张印象在里面,或多或少都带有想象成分。英武功夫馆作为一个有着十多年武道教育资历的老牌武馆,接下来就跟大家聊聊那些大众眼中对于武道搏击认知的十大误区!为你揭秘真实的习武经历究竟是什么样的?


谎言之二——学过=会功夫?


今天跟大家聊得,是我们英武功夫馆出品的系列栏目“关于习武的十大谎言”的第二篇,过功夫=会功夫?其实这种误解也不是没好处,至少在小编习武初期总觉得自己练得和赛场上看见的不一样,以为不是同一种功夫。后来才慢慢明明,技术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功力。



1


在外人眼里,学过武术=会武术。我想这是很多“外行人”,乃至自己正在学习武术同学的共同误区。与之相类似的命题还有“学会动作=会用技术”。

众所周知,无论是学武术也好 艺术也罢,都是需要长时间扎扎实实习练基本功的磨炼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状态。你看到的梵高作品那样凌乱抽象,背后却是无数与自己死磕较劲的千锤百炼。

学过功夫的人很多,练好功夫的却寥寥无几。加之能展现出来的,几乎都是“成熟品”许多人就以为学三天就能学得和展演者一样。于是2节课看不到自己成为“一代宗师”的功力,就不再有兴趣。拜托,功夫像喝口水一样容易的话,岂不是遍地皆高手了?




2


而在武术这件事中,许多人以想象来代替实践,用以为来当做真相。觉得真正遇事的时候,我跟你“拼啦”要比技术有用。

诚然,一胆二力三功夫,但一个普通人在真正的专家面前真得就像一个活靶子一样。于是你能“打过”的运动员,你该庆幸,那是人家讲武德陪你玩玩。因为真正想“收拾”你的话,只会出现以下情景。


视频中可以看出黑色上衣男子肌肉维度、体重并不弱于白衣男子。白衣男子也很克制并未使出全力去击倒。但无论速度还是时机的把握,无论心态还是抗击打,业余都始终无法跟专业相抗衡。这在体育中更为体现突出!




3


各位同学,其实你第一天来武馆学习的冲拳、抱架等基本动作,与世界冠军的动作路线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但为什么你不是世界冠军?因为功力。

功力二字听上去很缥缈,感觉没那么直观,但就藏着日积月累中。功夫是时间的积累每一招都是要你自己亲自去磨、去规范、去重复、去思考……的。学过武术,也可能只学了个动作路线,认识动作名字,这不代表你就是“会武术”了。





4


在笔者看来,对于大多数武术/跆拳道/搏击爱好者而言“会功夫”至少应具备2方面的要素:

一、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支撑。

二、全面深入的武道认知。

这两方面一个是要求你是基本技能有个最起码的技术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基础下头脑智慧也有所成长。起码你要真得体会到武道带给你的收获和改变。




5


所以请各位学习武术的同学自己想想,你有多少节课是全神贯注紧跟教练步伐走的?又有多少是不偷懒的呢?不过也别灰心,你能克服惰性前来训练就说明你已经在路上了。何日能看到想要看到的风景,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学习也好、训练也罢,都是需要抑制住人性固有弱点的。能够耐住性子去追求延迟满足后真正的快乐,已经很不容易了。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能给你带来“快乐”,但多巴胺带来的多是“快感”,而内啡肽带来的则是“成就感”瞬时的愉悦很容易得到,比如拿起手机;而真正的快乐却需要你付出汗水。


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来馆里训练,那就努力让自己多吸收些知识、认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尽量不是“学过”,而是“学会”。


相关阅读:

【谈武论道】关于习武的十大谎言之首:习武很苦!

【谈武论道】武术,不仅是体育更是武道

【谈武论道】今天我们放眼俄日韩,看看我们的邻国的孩子们

速看!这次是国际活动!“超萌武娃”武术文化传播小使者海选报名啦!